物聯網百科
- 智能滴灌系統
- 2024-09-27
- 智能噴灌系統
- 2024-09-27
- 畜禽養殖監控系統
- 2023-11-17
-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物聯網水產養殖環境監...
- 2023-11-17
- 農產品追溯系統
- 2023-11-17
- 大田種植環境監控系統
- 2023-11-17
- 現代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生態觀光農業監測系統
- 2023-11-17
- 農業數字化管理系統
- 2023-11-17
物聯網百科
- 屈冬玉:互聯網+”現代農業應從四方面推進發表日期:2015-11-10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155360次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這次以“互聯網+”現代農業為主題的2015農業信息化高峰論壇,是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組委會主辦的重大活動,主要目的是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共享實踐經驗,共謀發展思路,共商推進舉措,合力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為農業農村經濟實現“彎道超車”“跨越發展”提供新動力。參加本次論壇的人員,有的來自政府部門和科研教學單位,有的是涉農互聯網企業的負責人,還有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參加人員之多出乎預料,充分表明"互聯網+"現代農業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戰略行動。剛才我聽了楊副部長的演講,他是這方面的專家,一會兒還有倪院士等專家的報告,在這里我代表農業部組委會向大家致以親切的慰問,并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結合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有關部署要求,我就如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第一,充分肯定"互聯網+"現代農業取得的可喜成果。互聯網全功能接入我國二十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作出"四化同步"發展的戰略部署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之后,互聯網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緊密相連,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給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帶來了深刻變革,“互聯網+”現代農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可喜成果。第一個在農業生產上,農民越來越根據政策、技術、市場價格等信息安排生產,現在信息既是資源也是渠道,更是平臺。過去對信息的理解就好象是情報,最早的狹義就是情報。后來信息可以作為一種資源,我想未來的信息是渠道也是平臺。所以,農業的信息化就是要把跟農業、農村、農民相關的一些數據,首先要變成數據,變成在線化,變成可加工的數據。這個是我們現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必須要補上的一課。
第二個,在農業經營上,最為突出的就是農業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正在形成跨區域電商平臺與本地電商平臺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三十年前,安一部電話是又貴又不可能,中國要實現每戶一部電話幾乎不可能。但是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所以現在只要你愿意,每個人要多少部手機和號碼資源都可以滿足,滿足人無限的需求。所以農村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也為我們農業農村的市場信息化增添了無限的潛力和重大的動力。農村電子商務也創造了新的農產品流通方式,塑造了農業產業的新形態。農業生產將來將轉向個性化的定制農產品生產。比如說,半年以后,要跟老人祝壽,我們要定一個壽桃,我們就去找這樣的農場,你可以定制,農業的個性化定制,比工業的個性化定制可能來得更廣泛。這也是互聯網對農業的生產的影響。還有一個是對農業管理的影響,因為中國是農業大國,千家萬戶,地大物博,交通也不方便,相對于城市來說,人口也比較分散,那么對農業的行政管理和農村的政務建設,只有通過互聯網,相對于現在的大數據時代,只是剛剛起步。
第三個,我們要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過去我們傳統行業好象差不多,我們要搞定制農業就要精準化,標準化。可復制,可持續。農業服務商,包括中國農業部的門戶網站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網站之一,12316全國農業服務熱線,年咨詢量達2000多萬人次,已經成為農民與專家的“直通線”、農民與市場的“中繼線”、農民與政府的“連心線”。電子商務培訓體驗服務已經進村落戶。在座的好多都是實踐者,參與者、使用者、受惠者。以上成績的取得,就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大家努力的結果,更是我們在座的各行各業真抓實干的結果。面對“十三五”“互聯網+”現代農業,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更有很多歷史機遇。我想,挑戰要分析清楚,更要看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和它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所以,我理解互聯網思維應該包括共享、開放、辯證思維。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發展共享機制,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所以今天以來,國務院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重大舉措,把農業擺在重要位置,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第一,我認為要準確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任務。“互聯網+”,互聯網等都是手段,都是為我們兩個百年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這個目標不能變,大家不要把手段和目標本末倒置。到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發展這個根本目標。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互聯網+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也建立在正確的軌道上。在座的各位,我們要力往一處使。 第二要正確處理“互聯網+”和“+互聯網”的關系。我想“互聯網+”是以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這是新的產業和新的業態。但是+互聯網是每個行業,特別是傳統的行業邁出的第一步。就像你沒有+微信,你怎么知道朋友圈。你加了以后才有可能“阿里巴巴,芝麻開門”,如果不上它的平臺,你怎么能夠產生購物的沖動,所以我說對傳統農業,特別是從業的人員,要盡可能的+互聯網,把你的生產、生活、經營方式能夠加上互聯網這種手段。 第三立足于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意義。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很多,第一個是信息不對稱,現在有的地方發展農村信息發展很好,實際上是減少中間環節,產銷對接,這個是傳統的說法,用互聯網的說法是B2C、C2C、B2B,這就是解決市場信息的對稱問題。還有國際化、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過去的中國的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現在跨境電子商務和自貿區的建設和各種各樣的優惠關稅的安排或者零關稅的安排,都迫使我們任何農業的產品都要面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比如茉莉花,說不定全世界還有更好的地方生產茉莉花。將來也有可能福建也跑到法國去生產茉莉花,這就是要樹立全球的視野。說不定那里生產的茉莉花比這里要更便宜。如果你沒有這個思維,你等別人生產出來再出口到中國,別人可能就會設立關稅。所以要解決生產化、國際化帶來的挑戰的問題。
還有就是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一是帶動標準化。不管是互聯網形式也好,還是傳統的模式也好,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可持續。不管是個人、公司還是業務產品、商業模式是不可能持續的。你作為一個消費者,我今天買一個蘋果一塊錢,口感是這個樣子,是沒有嚴格的標準,是他自己建立的。明天再同樣一塊錢,如果買的蘋果是差的,這樣就不可持續。所以要把模糊變成量化。所以互聯網的標準傳播很快,所以我想做標準,今天這次展會我看到有好幾個小的產品的標準有個標準樣,甚至建立了二維碼,我覺得這個方向就值得探索。 二是促進規模化。標準化是基礎,規模化是維持市場活力的基本條件。 三是提升品牌化。上午我們表彰了全國一百個農業合作社一百個品牌,因為中國的農業太分散,組織化程度不高,那怎么抓?一個是要抓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還有一個就是合作社。合作社是地域品牌和公司品牌的基礎。合作社沒有品牌,光說這一片很好,如果一粒老鼠屎就會壞一鍋湯。所以我覺得提升品牌化很重要。這樣才能走出一條產值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總之,中央的決策已經部署,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新一代的互聯網的歷史浪潮是靠我們在座和不在座的廣大人民,產學研用四方面共同推進和創造的,農業更是這樣。
第三部分,扎實推進,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點工作。“互聯網+”農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企業來說是想實現更大的利益,但是作為政府來說可能要協調政府、市場、社會三方面的關系。
首先,我說要重點要加快農業電子商務,這個是個重要的切入點。通過電子商務這個利益的驅動,來引導廣大社會來投入研發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統籌推進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休閑觀光農業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不管是現在的阿里巴巴和京東,他們首先是工業品開始,因為工業品容易標準化,風險比較小,但是中國社會最大的魅力、挑戰和潛力是鮮活農產品。我跟永輝超市的領導在探討,我說真正有視野的,要搞鮮活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這樣才可以真的跟國外的同行競爭的時候,確立我們自己的優勢。同時,優質農產品特別是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相關聯的農業農產品的量是有限。所以農產品的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上的模式不能跟工業產品殺價一樣,我也跟有關的平臺的公司進行了探討,今天上市一萬支花,第一個買主一千支,剩下就9000支,今天上市的一萬支是越賣越少,跟工業品是不一樣,比如一萬套服裝賣完了,馬上就可以調貨了,但是鮮活農產品這些是不可能馬上調貨的,所以今天這么多人,我為什么今天特別看重這個平臺,因為大家可能都在跟著阿里巴巴和京東的模式,用秒殺,但是農產品不能秒殺。所以我希望你們在座的人要建立拍賣機制。實際上在荷蘭的花卉市場是這樣做,他們是越拍越高的。互聯網+是確定農產品的特有的價值取向。
第二,農業物聯網是要按照全系統、全要素、全過程的理念,深入實施國家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工程,推廣適宜農業、方便農民的低成本、輕簡化的“傻瓜”技術設備。農業物聯網也是比較難的,只要有生命的東西就是不可控的。這就是農業的魅力所在。
第三,要抓緊實施農業大數據工程,這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重點突破。農業條塊分割,數據共享的任務異常艱難,所以我們不要只建自己小的數據庫,小的數據庫剛開始有點用,但是過一段時間沒有用了。因為沒有進入到大數據的共享,所以要學會建一個相互之間共享的機制。這就是我們的當務之急。要消除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確實做到數據公開、開放,只有開放的大數據才是真正有附加價值,小數據是沒有社會價值,只有你自己公司或者小部門的價值。
第四,大力提升農業信息服務,這個是“互聯網+”現在的落腳點。不管是12316也好,還是其他服務的方式,我覺得應該強調政府的移動終端服務等等,我們最近要大力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因為農民連APP都不知道。如果農民都不會用手機,那我們的對象就接不到信息,我們套用一句俗話叫做暗送秋波,沒人接收。包括農業生產產生的數據,要讓廣大農民用起來。
第四部分,營造“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第一個要強化政府的頂層設計,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也要做。在省級層面,相關數據要整合到一個平臺。只有各個省整合好了,到了中央層面按照國家規劃2018年要實現整個數據的互聯互通,所以頂層設計非常重要。 第二個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現在是市場經濟,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明確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推動任何工作都要從市場的觀點出發,需求的觀點出發,需求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農民。研究好了需求再進行企業性運作或者企業運作,政府只能支持或者協作。企業主體作用不到位,就不可以把盆景變成風景。互聯網+現代農業這個技術相對工業來說落后了,而且它復雜程度要比互聯網+工業復雜很多,因為門類很多,有活體,有生命體,這個是它的挑戰。第四個要加快培育新農民。新農民過去講是懂技術,會經營,現在可能要加上懂互聯網。不懂互聯網的農民可能不是新農民。我們講,團結、協作共同推進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共同推動互聯網+現代農業這一偉大行動的實現。因為,農民、農村、農業是我們國家永恒的主題。 三十年以后,五十年以后,我們可能還是世界上農民群體最大的國家,以后,我們還有很多農民,相當于整個歐洲的人口,所以我們這一代人,我們下一代人,都要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這個事不是一天兩天能做的事,只要我們努力,一年進一步,一個單位,一個公司,一個部門來推進,扎扎實實把互聯網+現代農業這一艱巨光榮的任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