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物聯網為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
發表日期:2013-08-19 來源:托普物聯網 瀏覽次數:6444次
“潛艇”暢游魚塘採集數據、飛行器懸停農田調察病蟲害、智能碼值守入滬道口追溯農產品渠道……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上海農業物聯網促進“智慧養植”的最新成果,以先進技術引領現代農業,科技正帶給土地池塘“智慧”。
作為中國第一家農業物聯網研究推廣機構,“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農業物聯網創新推廣中心、上海農業物聯網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2012年正式獲批成立,整合了上海農業信息公司、上海交大、上海海洋大學、上海標準化研究院等多家資源。
該中心副秘書長王海山表示,成立短短一年,上海在農業物聯網的感知、傳輸、控制、應用等關鍵技術領域已獲得8項軟件著作權、6項專利,并在全國多個地區的種植業、養殖業、設施農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安全全程追溯等方面實現大規模應用。該中心今年6月還將參加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向世界展現我國農業物聯網的成就。
為農業裝上“千里眼順風耳”
王海山透露,該中心已在上海、江蘇建立起近30萬畝“智慧農業綜合應用示范區”,圍繞水稻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綜合利用物聯網技術,自主研發了“田間環境綜合感知站”。採用空中移動傳感技術、超遠距高清視頻感知技術,實現水稻全產業鏈的智慧生產和管理,降低了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提升了稻米產出率及品質,并減少了人工投入和加工損耗。
與此同時,該中心還在上海、內蒙古、江蘇等地建設了近10萬畝的“水產物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基地”,圍繞長江刀魚、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大閘蟹)、黃河鯉魚等特色水產品種,進行從繁殖育種,到養殖銷售全過程的物聯網技術應用。
伴隨?一系列科技應用,昔日實驗室里的物聯網技術,正在為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王海山告訴記者,該中心已自主研發成功集成酸鹼度、溫度、溶解氧、氨氮等傳感器的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智能增氧機和智能投餌設備,并依託水下移動探測技術,研製出可自動巡航的“水下環境綜合感知平臺”。
有了上述尖端裝備,再對接“水產養殖便攜式精準管理系統”,目前已可實現水體環境的實時監測與控制,以及養殖裝備自動化控制,從而大大降低養殖過程中的風險發生率,為農業裝上“千里眼順風耳”。這些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能借助最新的物聯網技術輕松實現。